美人相师_分卷阅读_35(3 / 4)
师父平静地躺在木板之上,下面摞满了草垛,巽方手持着火把,待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师父的面庞上时,点燃了草堆。纵起的火焰迅速包裹住了师父,草堆上人的面容在滚滚浓烟中不再清晰。
商慈不忍再看,背过身去,蹲下捂着脸,眼泪不停地从指缝间溢出来。
身后有道高大的影子靠近,直到笼罩住了她,肩膀上传来掌心温热的温度,商慈愈发哭得泣不成声。
她确有察觉到最近一年来,师父的身体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,但她没想到会这么快……也许是小师兄的突然离开,给了师父太大的打击,她也更自责自己没有注意到师父的反常,没能早点赶回来见师父最后一面。
瘦弱的肩膀一下一下抽动着,似乎随时会哭晕过去,巽方蹲下身,将她紧紧搂在怀里,嗓音低柔却带着瞬间能安稳人心的坚定:“等我半年,最多半年,我会处理好所有的事,然后带你和师父回去大泽山……”
*
院子还是那个院子,水池里的红尾鲤鱼依旧游得欢畅,商慈只是不懂,为何一年半之前,他们师徒四人还在嬉笑怒骂,在一张饭桌上斗智斗勇,转眼间,这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她和师兄两个人。
真正经历过亲人逝世后才知道,原来最痛苦的,不是知道他离去的那一刹那,而是离去之后,你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充斥着无尽的孤独与清冷,再找寻不到那人的痕迹。
商慈把师父的遗物都收拾了起来,免得睹物思人,小师兄的东西原封不动,仍旧是原来的样子,她一直在相信小师兄会回来。
随着日子一点点过去,商慈并没有过分沉湎在哀痛里,她渐渐产生一种错觉,师父和小师兄并没有彻底地离开他们,而是像以前一样去远游了,过个一年半载就会回来。
带着这种错觉,商慈不再动不动掉泪,逐渐恢复了过去的生活节奏。这时,她才感觉到,没有看到师父最后一面,没有见到他仙逝的过程,反而是庆幸的,她可以自欺欺人地没心没肺地继续过下去。
后来,商慈才后知后觉地想起,师父去世的那天,师兄一直守在他身边,包括火葬后,都是师兄在收捡师父的骨灰,师兄一直都在默默背负着比她多得多的压力与重担。师父仙逝后,师兄一如既往、按部就班地上朝下朝,还要负责她的伙食,她从没见过师兄在她面前唉声叹气,或是动不动因悼念师父而显露出什么情绪,她有什么资格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?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,距离师兄和她约定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。
师兄入朝为官也整整两年,两年间钦天监被他治理得焕然一新,没有出过任何大小差池,加上那次预测到西南大旱,愈发得到皇上赏识。
而被赏识的代价是,师兄逗留在宫中的时间越长,回家的时间也越晚,商慈虽然会感到寂寞,但还是觉得这是件好事儿,师兄越忙说明他越能早些处理完那些事,他们也能早些离开京城这个让他们彼此都感受不到归属感的地方。
这段日子里,师兄的黑发也长至齐肩,半百半黑的头发很是怪异,比全是白发的回头率还要高,商慈也看着别扭,师兄便让她帮自己剪掉了那半截白发。及肩的发丝也束不成冠,干脆就这么披着。
因独守府邸,商慈去绣坊和国舅府串门的频率明显增多了,巽方并不想让商慈和国舅府走得太近,为了挟制住六王爷他是不得不借国舅这座山,但他们并不打算长居京城,并不需要他们什么助力,离京之时,过于亲近的关系反而会成为绊脚的藤蔓。
当然,这些话他并没有跟商慈提起,本来让她整日独守清冷的宅院,就足够让他愧疚心疼,她能自己找到排遣孤寂的方法,他放心很多,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干涉她的其他自由,他也相信,以商慈为人处世的经验,会和国舅府里的那些人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。
西南大旱的事件拔掉了上百位大蛀虫贪官,牵连了上千位官员,但赈灾粮饷的不知去向,仍让西南受灾严重的城镇,村民百姓伤亡惨重。这也证明了天眼里预兆的景象不可避免,他虽提早向皇上进言,皇上也下达了措施,但总有些你想不到的意外会推着它向既定的轨迹发展,任何看似有效的方法,到头来都是徒劳无功。
看似周密详尽的计划,不到那一天,巽方不敢说万无一失,他只能屏息静气,默默等待那一天的到来。
*
这天,商慈从沈府出来,是同往常一样,给周芷清送去了些她自己亲手做得婴儿衣物。
早先,在周芷清还未出嫁,师兄还未来京城之时,商慈就跟她学过一段时间的刺绣,后来因为二人各自忙碌,便没再研究女红。现在,周芷清在府里修养身体加奶孩子,闲时加母爱泛滥下,又重拾了女红,商慈自然跟着她一起学,也颇有收获——她会织虎头鞋和小肚兜了。
虽然卖相有些难看,但布料都是用好的,穿着贴身又舒服,周芷清当然也不会嫌弃,拿过来便和自己的放在一堆,等着天凉再给儿子穿。
大街上人流如织,街边的茶棚里冒着袅袅白烟,夹杂着鸡丝面和小馄饨的香味。
有时候师兄归家太晚,不想让他再忙活,自己下厨的手艺又实在可怖,商慈只能选择来街边茶棚和小酒楼里开小灶。这家茶棚伙计的手艺还不错,商慈没抵住香味的诱惑,一头钻进棚子,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。
刚要了碗馄钝,商慈一抬眼,视线就定格在她左前方背对着她的白衣少年身上。
小师兄?
商慈忽然冒出这么个念头。
那少年清瘦的身材和轮廓都太像小师兄了,只不过比小师兄高了许多,但一年多未见,想来小师兄也长高了。商慈揣测不定间,只见那少年忽然站起身来,也未说话,直接往桌上放了一钱银子,便举步离开了茶棚。 ↑返回顶部↑
商慈不忍再看,背过身去,蹲下捂着脸,眼泪不停地从指缝间溢出来。
身后有道高大的影子靠近,直到笼罩住了她,肩膀上传来掌心温热的温度,商慈愈发哭得泣不成声。
她确有察觉到最近一年来,师父的身体状况一直在走下坡路,但她没想到会这么快……也许是小师兄的突然离开,给了师父太大的打击,她也更自责自己没有注意到师父的反常,没能早点赶回来见师父最后一面。
瘦弱的肩膀一下一下抽动着,似乎随时会哭晕过去,巽方蹲下身,将她紧紧搂在怀里,嗓音低柔却带着瞬间能安稳人心的坚定:“等我半年,最多半年,我会处理好所有的事,然后带你和师父回去大泽山……”
*
院子还是那个院子,水池里的红尾鲤鱼依旧游得欢畅,商慈只是不懂,为何一年半之前,他们师徒四人还在嬉笑怒骂,在一张饭桌上斗智斗勇,转眼间,这偌大的院子只剩下她和师兄两个人。
真正经历过亲人逝世后才知道,原来最痛苦的,不是知道他离去的那一刹那,而是离去之后,你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充斥着无尽的孤独与清冷,再找寻不到那人的痕迹。
商慈把师父的遗物都收拾了起来,免得睹物思人,小师兄的东西原封不动,仍旧是原来的样子,她一直在相信小师兄会回来。
随着日子一点点过去,商慈并没有过分沉湎在哀痛里,她渐渐产生一种错觉,师父和小师兄并没有彻底地离开他们,而是像以前一样去远游了,过个一年半载就会回来。
带着这种错觉,商慈不再动不动掉泪,逐渐恢复了过去的生活节奏。这时,她才感觉到,没有看到师父最后一面,没有见到他仙逝的过程,反而是庆幸的,她可以自欺欺人地没心没肺地继续过下去。
后来,商慈才后知后觉地想起,师父去世的那天,师兄一直守在他身边,包括火葬后,都是师兄在收捡师父的骨灰,师兄一直都在默默背负着比她多得多的压力与重担。师父仙逝后,师兄一如既往、按部就班地上朝下朝,还要负责她的伙食,她从没见过师兄在她面前唉声叹气,或是动不动因悼念师父而显露出什么情绪,她有什么资格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?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,距离师兄和她约定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。
师兄入朝为官也整整两年,两年间钦天监被他治理得焕然一新,没有出过任何大小差池,加上那次预测到西南大旱,愈发得到皇上赏识。
而被赏识的代价是,师兄逗留在宫中的时间越长,回家的时间也越晚,商慈虽然会感到寂寞,但还是觉得这是件好事儿,师兄越忙说明他越能早些处理完那些事,他们也能早些离开京城这个让他们彼此都感受不到归属感的地方。
这段日子里,师兄的黑发也长至齐肩,半百半黑的头发很是怪异,比全是白发的回头率还要高,商慈也看着别扭,师兄便让她帮自己剪掉了那半截白发。及肩的发丝也束不成冠,干脆就这么披着。
因独守府邸,商慈去绣坊和国舅府串门的频率明显增多了,巽方并不想让商慈和国舅府走得太近,为了挟制住六王爷他是不得不借国舅这座山,但他们并不打算长居京城,并不需要他们什么助力,离京之时,过于亲近的关系反而会成为绊脚的藤蔓。
当然,这些话他并没有跟商慈提起,本来让她整日独守清冷的宅院,就足够让他愧疚心疼,她能自己找到排遣孤寂的方法,他放心很多,他也没有理由再去干涉她的其他自由,他也相信,以商慈为人处世的经验,会和国舅府里的那些人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。
西南大旱的事件拔掉了上百位大蛀虫贪官,牵连了上千位官员,但赈灾粮饷的不知去向,仍让西南受灾严重的城镇,村民百姓伤亡惨重。这也证明了天眼里预兆的景象不可避免,他虽提早向皇上进言,皇上也下达了措施,但总有些你想不到的意外会推着它向既定的轨迹发展,任何看似有效的方法,到头来都是徒劳无功。
看似周密详尽的计划,不到那一天,巽方不敢说万无一失,他只能屏息静气,默默等待那一天的到来。
*
这天,商慈从沈府出来,是同往常一样,给周芷清送去了些她自己亲手做得婴儿衣物。
早先,在周芷清还未出嫁,师兄还未来京城之时,商慈就跟她学过一段时间的刺绣,后来因为二人各自忙碌,便没再研究女红。现在,周芷清在府里修养身体加奶孩子,闲时加母爱泛滥下,又重拾了女红,商慈自然跟着她一起学,也颇有收获——她会织虎头鞋和小肚兜了。
虽然卖相有些难看,但布料都是用好的,穿着贴身又舒服,周芷清当然也不会嫌弃,拿过来便和自己的放在一堆,等着天凉再给儿子穿。
大街上人流如织,街边的茶棚里冒着袅袅白烟,夹杂着鸡丝面和小馄饨的香味。
有时候师兄归家太晚,不想让他再忙活,自己下厨的手艺又实在可怖,商慈只能选择来街边茶棚和小酒楼里开小灶。这家茶棚伙计的手艺还不错,商慈没抵住香味的诱惑,一头钻进棚子,找了个空位坐了下来。
刚要了碗馄钝,商慈一抬眼,视线就定格在她左前方背对着她的白衣少年身上。
小师兄?
商慈忽然冒出这么个念头。
那少年清瘦的身材和轮廓都太像小师兄了,只不过比小师兄高了许多,但一年多未见,想来小师兄也长高了。商慈揣测不定间,只见那少年忽然站起身来,也未说话,直接往桌上放了一钱银子,便举步离开了茶棚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