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老道传奇:三探无底洞_分卷阅读_3(3 / 4)
崔老道早已瞧出烙铁头是来讹钱的,王家那么大的家业,手底下人有的是,犯不上找个混混儿出头。无奈兜儿比脸干净,饭都吃不上了,哪儿有钱打发混混儿?可还得硬撑面子:“烙爷有所不知,贫道乃出家之人,闲来一枕山中睡,梦魂去赴蟠桃会,吸风饮露不食五谷,钱财这等俗物,向来不曾沾身。”
烙铁头气得咬牙切齿,心说:“这个牛鼻子老道,成天在南门口坑蒙拐骗,有钱要钱,没钱要东西,凭一张嘴能把来算卦的裤子说到手,拿到当铺换了钱,出来再把当票卖了,里外里挣两份,还有脸说不近钱财?别以为烙爷我不知道你是什么鸟儿变的,冲你这一句话,就够捆在树上打三天三夜的!今儿个不把你的屎汤子打出来,对不起头天晚上吃的那碗羊杂碎!”当时怒不可遏,扯掉身上的小褂,亮出胸前的猛虎下山,上前就要动手。
在场看围观的全是穷老百姓,包括崔老道那几个小徒弟,谁拦得住混混儿?知道这顿打轻不了,却谁也不敢上前阻拦。大难临头,崔老道顾不上脸面了,没等烙铁头的手伸过来,他已抢先躺倒在地。
烙铁头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崔老道这可不是挨打的架势,挨打的怎么躺?侧身夹裆、双手抱头,缩成元宝壳,护住各处要害,这叫光棍儿打光棍儿——一顿是一顿,拳脚相加打不出人命。崔老道呢?四仰八叉往地上一摊,从胸口到裆下,要害全亮出来了。崔老道这么躺,烙铁头没法打,想打也无从下手,打轻了不疼不痒,打重了还得吃人命官司。
崔老道会耍无赖,他烙铁头也不是省油的灯,你能躺我也能躺,看谁先起来!当时往地上一倒,并排躺在崔老道旁边。周围的人全看傻了,打架见得多了,没见过这个阵势,他们二位唱的是哪一出?两个大活人,这是要并骨不成?
崔老道肉烂嘴不烂:“各位高邻,贫道我这叫蛰龙睡丹,躺得久了,内丹自成。”烙铁头话茬子跟得也紧:“诸位三老四少,我这儿给崔道爷护法,等他内丹炼成了,我下手掏出来给你们开开眼!”
正乱的当口儿,大杂院儿门口来了两个人,头顶硬壳大檐帽,军装笔挺,扎腰带穿马靴,斜挎手枪。看热闹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,这是两个全副武装的“军爷”,谁敢造次?就见两个军官挤进人丛,其中一个问明了哪个是崔道爷、哪个是找碴儿的。一个上前将崔老道扶起来,帮他掸去身上的浮土;另一个抬起腿来狠狠踢了烙铁头一脚,铁头儿的大皮鞋,鞋尖儿正踢在肋骨条上。烙铁头疼得嘴歪眼斜,平着蹦了起来,手捂肋叉子刚要骂人,瞧见是穿军装的,又生生咽了回去,连个屁也没敢放。他心里明白,此时天下大乱,军阀混战,你方唱罢我登场,城头变幻大王旗,老百姓分不清谁是谁,只知道谁也不好惹。混混儿平时摔打扎剌,敢跟巡警叫板,可是遇上当兵的,老远就得躲着走。军阀部队手握生杀之权,按上个乱匪的名号,一枪结果了性命,死了也是白死。
还没等烙铁头明白过来,那个军官一把揪住他,左右开弓抽了十多个耳光,打得烙铁头眼都睁不开了,腮帮子肿得老高,门牙也掉了,顺嘴角直淌血沫子。烙铁头欲哭无泪,带着哭腔问道:“总爷,我没惹您啊?”
军官瞪了他一眼,开口说话带山东口音:“日恁娘,再敢对崔道爷不敬,就把你撕碎了扔河里喂王八!滚!”
烙铁头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,摆摊儿算卦的崔老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势力,早知如此,打死我也不来蹚这浑水,捂着脑袋灰溜溜地回去了。崔老道同样一头雾水,不知这二位军爷什么来头。
第四章 斗法定乾坤(上)
1
上文说到天津卫的混混儿烙铁头,找上门敲崔老道的竹杠,也就是瞪眼讹钱,这么说混混儿连出家的道人也讹?您别不信,干他们这一行的讲究混一时是一时,自称“耍人儿的”,又叫“杂巴地”,专门多吃多占、讲打讲闹,管你什么出家的、在家的,一律照讹不误。何况崔老道还不是出家人,就是个走江湖的火居道,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养家糊口,遇上当差管事的、地痞光棍儿耍胳膊根儿的,谁不耐烦都敢踢他两脚,一没能耐二没势力,不讹他讹谁?两个人在院子里正闹得收不了场,突然胡同里一阵马蹄声响,打从院门外闯进来两个军官,劈头盖脸几个耳光,赶走了混混儿烙铁头,将崔老道架到屋内。崔老道一头雾水,仔细端详这二位,身高相貌差不多,细腰窄背,长胳膊长腿,穿着打扮一模一样,青布军装,头顶大壳帽,脚蹬铁头马靴,腰扎牛皮武装带,斜挎盒子炮,手拎马鞭子,实不知是什么来路。他赶忙直起腰杆儿,作揖说道:“贫道无德,不敢劳动二位军爷!”怎么呢?身份地位相差太大,人家挎枪穿军装的是“总爷”,他崔老道连个“兔爷”都比不了。
两个军官并排站定,脚后跟使劲儿往起一并,“哐”的一声,齐刷刷打了个立正,抬手就给崔老道敬礼。崔老道猜不透这是什么路数,更不知是吉是凶,一时不敢接茬儿。其中一人操着山东口音:“崔道爷不必过谦,俗话说‘无事不登三宝殿’,我们哥儿俩奉我家督军之命,打山东济南府来到天津卫,请您过去走一趟,有要事相商。”
崔老道一脸茫然,脑子里车轱辘一般转开圈了。民国时期,各路军阀混战,手底下有一两万兵马就能雄踞一方,城头一天一换旗,却不知山东济南府统兵的是哪位督军?为何会派人来天津城请他一个卖卦的穷老道?莫不是自己得罪了什么人,犯了什么事?想到此处,他赔笑问道:“二位总爷,未请教你们这位督军大人尊姓大名,仙乡何处,如何称呼?”
话不说不明,木不钻不透,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。这一问才知道,命人来请崔老道的督军姓纪,有个外号叫纪大肚子,乃崔老道的一位故交。想当初崔老道和群贼探宝,分了贼赃各奔东西。后来案子发了,崔老道胆小怕事,跑到关外躲避风头,巧遇在玉皇庙添香续油、打扫庙堂的纪大肚子,引出“玉皇庙火炼人皮纸”一段热闹回目。临别之际,纪大肚子求崔老道指点前程。崔老道信口胡说:“你纪大肚子是八月初八的生辰,赶上八字有马骑,是拜上将军的命。”纪大肚子信以为真,带着从玉皇庙后殿挖出来的金银财宝,一路回到山东老家招兵买马、聚草屯粮,凭着骁勇善战、福大命大造化大,没用两三年就当上了督军。也是时势造英雄,合该他有这步官运,离着人王帝主还差得远,却也成了一方诸侯。
崔老道听罢缘由,心下一阵窃喜,还当是谁呢,合着是在关外玉皇庙中画门摸宝的纪大肚子,这真叫“时来了运转,否极了泰来”,正愁怎么躲过眼前这一劫,敢情靠山长了腿儿,自己找上门来了!又问两位军官,纪大肚子找他去商议何事。两个军官一齐摇头,他俩是上差下派奉命而来,只管把崔道爷请去,别的一概不知,马车已然备在门外,事不宜迟,请崔道爷速速动身。崔老道在江湖上号称未卜先知,不好意思再多问了,心想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,人挪活树挪死,眼瞅着在天津城南门口这一亩三分地不好混了,不如换个地方,这对走江湖的来说也是家常便饭。想到此处,他心中豁然开阔,如同喝了琼浆玉露一般通畅,匆匆收拾停当,也没有什么可带的东西,只吩咐身边的小徒弟给家里人捎个话,便随二人来到门口,一瘸一拐上了备好的马车。车把式嘴里高喝一声,手里鞭子抡开了,催马前行,绝尘而去,离开天津城一路往南,直奔济南府。
老话讲“府见府,二百五”,天津到济南,中间可还隔着沧州府、德州府,那又多出几百里地。一日三,三日九,路上无书,不必细表。就说这一天,晴空万里,浮云白日,崔老道撩开青布车帘往外观瞧,一行人已然来至济南城外。远远望见城墙足有三四丈高,大块的青砖垒成,城墙之上密排垛口,枪炮林立,下面有护城河碧波荡漾。城楼顶上是一座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,门洞子底下两扇厚重的城门四敞大开,推车的挑担的、骑驴的赶大车的,各色人等往来穿梭,一派繁华好不热闹。崔老道正待吩咐车老板赶车进城,忽见前方尘土大起,阵阵銮铃之声由远及近,一队人马飞驰而来,前后两排马队,簇拥着当中一匹鞍韂鲜明的高头骏马。先不提马上边坐的这位,单说这匹马就了不得,太有样儿了,从头至尾够丈二,从蹄至背高八尺,细蹄座儿、大蹄碗儿、竹签儿耳朵、刀螂脖儿,全身上下黑缎子相仿,半根杂毛都没有,正经的乌骓宝马,估摸当年楚霸王的坐骑也不过如此。再配上玉镫金鞍,真可谓人长志气马借威,走起路来项上的鬃毛左右飘摆,威风凛凛,不可一世。再看马上坐定一人,膀阔三停、腰大十围,头顶叠羽冠,上挑白鹭鸶簪缨,身着深绿色礼服呢军装,外披大氅,足蹬高筒马靴,腰挎指挥刀。生得天庭高耸、地角方圆、鼻直口阔、大耳有轮,两侧眉毛斜插入鬓,一双三角眼杀气十足,坐在马上挺胸叠肚、撇舌咧嘴、不怒自威,可就是肚子太大了,打远处看整个人跟个枣核似的。
崔老道一眼认出来者正是纪大肚子,虽然好几年没见面,穿着打扮、脸上的神色气度都不一样了,可就凭这个大肚子也错不了。他急忙打车上下来,双脚站定,将手中拂尘一摆,掸了掸道袍上的褶皱,口诵一声道号,又从肚子中转出几句词来:“玉皇庙内画妖门,火炼人皮定惊魂;仙家不度无缘辈,武曲星君下凡尘!”
他是久走江湖的老油条,这番话一出口,不但重提了旧事,暗示自己曾有恩于纪大肚子,还把高帽子给纪大肚子扣上了。因为今时不同往日,人家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首领,手握生杀大权的土皇上,自己不过一介平民百姓、丹徒布衣,即便过去有交情,可是人心隔肚皮,此时身份地位悬殊,不给捧美了准没好果子吃。这才说纪大肚子是“武曲星君”,顺带说自己是“神仙”,一举两得、一石二鸟,高了你也没矮了我。有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,一对故友又续上了前缘。
纪大肚子给足了崔老道面子,勒住丝缰,甩镫离鞍下得马来,搁在以往可没有这个章程,督军大人见了平头百姓怎么能下马呢?能抬抬眼皮已是天大的面子。但见他腆着大肚子往前紧走几步,一把攥住崔老道的手,瓮声瓮气地说道:“崔道爷,别来无恙!”
崔老道拔根眼睫毛儿都是空的,那得有多机灵,心知此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,万万不可装大个儿的,作势倒身下拜:“大帅在上,受贫道一拜。”
纪大肚子忙伸双手拦住,故意提高嗓门儿:“不敢不敢,崔道爷与我有救命之恩,恩同再造,要拜也该我拜道爷才对!这里不是说话之处,且随我到府中,摆上酒宴叙谈。”这也是让周围的人听听,显得他纪大肚子不忘旧恩,传出去就是一段佳话。今天摆下这么大的阵仗,也是贾宝玉看《西厢记》——戏中有戏。说完命手下牵过一匹马来,他是行伍出身,今日给故人接风洗尘,有心让崔老道跟自己一样,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招摇过市,好好威风威风。不承想崔老道一摆手,声称从不骑马,让人找一头毛驴子当坐骑。纪大肚子暗自赞叹,对崔老道越发钦佩:“过赵州桥的仙翁张果老不就骑驴吗?可见仙家一贯如此,倒是纪某人俗了!”其实满不是这么回事儿,崔老道腿脚不好,马太高了上不去,也不会骑马,万一当着济南府全城百姓摔个嘴啃泥,还有脸进督军府吗?
纪大肚子身为督军,找头毛驴何难之有?难的是立时就要,一双眼四下观瞧,恰见路上来了一个中年汉子,牵着头黑驴,驴上坐着一个妇人,正往城里走。书要简言,不表纪大肚子如何吩咐副官过去交涉,只说片刻,副官已然牵来了黑驴。崔老道一看,这头驴真不赖,灰鼻子白肚皮,一身黑毛洗刷得干干净净,黑眼珠忽闪忽闪的,后屁股上铺着一块棉布坐垫。副官扶崔道爷跨上驴背坐稳,纪大肚子一声令下,“咣、咣、咣”响了三声礼炮,冷不防吓得崔老道打了个激灵,险些从驴背上掉下来。一队军乐队奏乐开道,在大队人马的前呼后拥之下,如同请神接仙一般,将崔老道请进了济南城。
济南府本为黄河、小清河码头,自古即繁华所在。前清光绪年间,胶济铁路全线通车,济南府成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,各国的洋行、各地的商铺纷纷落户于此。到民国初年,济南府同北京城、天津卫、上海滩一样,皆为一等一的繁华所在。南有大观园,北有火车站,东有新市场,西有万紫巷,电影院、戏院、茶楼、饭庄、商铺鳞次栉比,四衢八街,车如流水,马似走龙。
崔老道进得城门,坐在驴上左顾右盼,看哪儿哪儿热闹,一双眼不够他忙活的,尤其是那些大饭庄子、小饭馆子,一家挨着一家,数都数不过来。正赶上饭点儿,伙计肩膀上搭着白手巾,站在门口招揽生意,里边人声鼎沸,座无虚席,大锅小屉一阵阵地往外冒热气。崔老道看得直流哈喇子,眼睛都忘了眨。他看着济南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,城里的老百姓看他也出奇,纷纷站在路边交头接耳,不知督军大人从哪儿请来的道长,端坐在毛驴之上,从容淡定,稳如泰山,只是这一双眼珠子滴溜溜乱转,四下里到处踅摸。再瞅前面有军乐队开道,后面的马队整齐划一,纪大肚子在旁边一脸的毕恭毕敬,凭这远接高迎的阵势,骑在驴上的道爷得是什么来头?说不定是哪位法力无边的真人、超凡脱俗的大仙!有那心愿未了的,苦求不得志的,求富贵、求前程、求姻缘的,求去病消灾、一口温饱饭的,这就纷纷在路旁焚香膜拜,真把他当了活神仙。崔老道心中得意至极,脸上还不能带出来,端坐于驴背之上装模作样,一脸的道貌岸然。纪大肚子也挺高兴,觉得脸上有光。
众人一路来到纪大肚子的督军府大门前。崔老道抬眼观瞧,这座府邸太气派了,单是一座广亮大门就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宽,门楼子斜山转角、红漆抱柱,顶端清水脊,两边支起来蝎子尾、朝天笏。大门上方四个门簪雕刻吉祥图样,门楼子底下是青石台阶、瑞兽迎门,抱鼓石门墩磨得光光溜溜,苍蝇站上去打滑,蚊子飞上去劈叉,任谁都待不住。院墙足有一丈多高,外边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;军卒持枪带刀,戒备森严。大队人马来至近前,下马的下马,下驴的下驴。进大门正对面是一字影壁,叠砌考究、磨砖对缝,底下蹲着须弥座,正中间刻有“威武”两个石雕大字,笔势雄奇,杀气纵横。大户人家影壁墙上的字,通常以“招财进宝”“四季平安”为多,都是吉祥话,也有的只雕刻花纹图案,可没有敢用这两个字的。
纪大肚子拉着崔老道的手,围着督军府里里外外转了一圈。崔老道在天津卫没少进大宅门儿,不过这座督军府的规模、格局并不多见。进了大门右手边设有门房,左手边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场院,豁豁亮亮,两旁立着枪靶、箭靶、兵器架子,上插长枪、朴刀,刀刃、枪尖磨得寒光闪闪、耀人眼目。倒座儿五间大屋,皆是宽敞明亮。进得屋内,一溜儿大通铺,床上被褥整齐划一,叠得跟豆腐块一样八面见线,这是贴身卫队的住处。场院的南墙正中又是一座门楼,这座门叫垂花门,直通内宅。过去说大户人家的闺女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,意思就是不能迈出垂花门。内宅当中方砖墁地,既无阶柳,也无庭花,干净齐整,透出一股子威严,配得上行伍之人的彪悍。迎面正房五间,东西两侧的厢房、配房、耳房一应俱全。纪大肚子娶了好几房姨太太,他也不避讳,全叫出来拜见崔道爷。再往后边走是花园、马舍。花园里种着枣树、石榴,寓意早生贵子,多子多福。马舍里养着十来匹高头大马,黄骠、乌骓、赤兔、白龙,个个膘肥体壮。崔老道边看边捧,见什么夸什么,嘴里不闲着,说得纪大肚子心花怒放,连连大笑。
转罢了宅院,纪大肚子带崔老道进了正厅。但见堂宇宏美、布置庄严,当中摆设一把虎头太师椅,椅子前方一张紫檀桌案之上,宝剑压书,桌子上摆着一盏西洋造型的台灯,黄铜灯柱,玻璃灯罩,洋气十足,什么叫湖笔、端砚,哪个叫宣纸、徽墨,一样也不少。可全是新的没动过,因为纪大肚子目不识丁,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,批复公文时连名字也写不顺溜,画个圈儿就等于看过了,摆齐文房四宝只为充个样子。
崔老道又抬头往墙上看,东边挂着《锦绣山河图》,西边挂着《松鹤延年图》,不说是传世珍品,也均为名家手笔,上面盖着各种藏家的印章。迎面正中间挂着一个大镜框子,足有二尺宽、三尺高,里面镶着一张大幅照片。照片中的人身上军服笔挺,肩膀从左到右披着一巴掌宽的绶带,两边肩章双缀灯笼穗,胸前挂着五六枚大号的勋章,腰间扎银扣皮带,腆着个大肚子,一只手按着指挥刀的刀柄。往脸上看,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鼻直口阔,大耳朝怀,眉宇之间带有一股杀气,光头没戴帽子,此人不是纪大肚子还能是谁?照相术自清末从西洋传到中国,连慈禧太后老佛爷也迷上了拍照,请来好几位外国摄影师,轮番进宫给她照相,各大商埠陆续开了照相馆,但平头百姓可照不起。民国初年,拍一张大幅照片至少两块银元,但凡军阀政客,这个督军、那个总长,都要找最好的照相馆给自己拍照片,冲洗出来,大幅的挂在家里厅堂卧室。另有卡片大小的,签上名落上款,送给亲朋好友收藏。对平民百姓来说,手里有几张这种大人物的签名照,那可比护身符还好使。纪大肚子当然也不能免俗。崔老道瞅一眼墙上的大照片,说声“呜呼呀”,再瞧一眼纪大肚子,道声“哎哟喂”,紧接着唾沫横飞、摇头晃脑,惊叹纪大帅面相比之前更为通透,将来定然是富贵荣显、百事亨通、财禧并进、家道兴隆……这一通猛拍狂赞,听到最后连纪大肚子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
烙铁头气得咬牙切齿,心说:“这个牛鼻子老道,成天在南门口坑蒙拐骗,有钱要钱,没钱要东西,凭一张嘴能把来算卦的裤子说到手,拿到当铺换了钱,出来再把当票卖了,里外里挣两份,还有脸说不近钱财?别以为烙爷我不知道你是什么鸟儿变的,冲你这一句话,就够捆在树上打三天三夜的!今儿个不把你的屎汤子打出来,对不起头天晚上吃的那碗羊杂碎!”当时怒不可遏,扯掉身上的小褂,亮出胸前的猛虎下山,上前就要动手。
在场看围观的全是穷老百姓,包括崔老道那几个小徒弟,谁拦得住混混儿?知道这顿打轻不了,却谁也不敢上前阻拦。大难临头,崔老道顾不上脸面了,没等烙铁头的手伸过来,他已抢先躺倒在地。
烙铁头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崔老道这可不是挨打的架势,挨打的怎么躺?侧身夹裆、双手抱头,缩成元宝壳,护住各处要害,这叫光棍儿打光棍儿——一顿是一顿,拳脚相加打不出人命。崔老道呢?四仰八叉往地上一摊,从胸口到裆下,要害全亮出来了。崔老道这么躺,烙铁头没法打,想打也无从下手,打轻了不疼不痒,打重了还得吃人命官司。
崔老道会耍无赖,他烙铁头也不是省油的灯,你能躺我也能躺,看谁先起来!当时往地上一倒,并排躺在崔老道旁边。周围的人全看傻了,打架见得多了,没见过这个阵势,他们二位唱的是哪一出?两个大活人,这是要并骨不成?
崔老道肉烂嘴不烂:“各位高邻,贫道我这叫蛰龙睡丹,躺得久了,内丹自成。”烙铁头话茬子跟得也紧:“诸位三老四少,我这儿给崔道爷护法,等他内丹炼成了,我下手掏出来给你们开开眼!”
正乱的当口儿,大杂院儿门口来了两个人,头顶硬壳大檐帽,军装笔挺,扎腰带穿马靴,斜挎手枪。看热闹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,这是两个全副武装的“军爷”,谁敢造次?就见两个军官挤进人丛,其中一个问明了哪个是崔道爷、哪个是找碴儿的。一个上前将崔老道扶起来,帮他掸去身上的浮土;另一个抬起腿来狠狠踢了烙铁头一脚,铁头儿的大皮鞋,鞋尖儿正踢在肋骨条上。烙铁头疼得嘴歪眼斜,平着蹦了起来,手捂肋叉子刚要骂人,瞧见是穿军装的,又生生咽了回去,连个屁也没敢放。他心里明白,此时天下大乱,军阀混战,你方唱罢我登场,城头变幻大王旗,老百姓分不清谁是谁,只知道谁也不好惹。混混儿平时摔打扎剌,敢跟巡警叫板,可是遇上当兵的,老远就得躲着走。军阀部队手握生杀之权,按上个乱匪的名号,一枪结果了性命,死了也是白死。
还没等烙铁头明白过来,那个军官一把揪住他,左右开弓抽了十多个耳光,打得烙铁头眼都睁不开了,腮帮子肿得老高,门牙也掉了,顺嘴角直淌血沫子。烙铁头欲哭无泪,带着哭腔问道:“总爷,我没惹您啊?”
军官瞪了他一眼,开口说话带山东口音:“日恁娘,再敢对崔道爷不敬,就把你撕碎了扔河里喂王八!滚!”
烙铁头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,摆摊儿算卦的崔老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势力,早知如此,打死我也不来蹚这浑水,捂着脑袋灰溜溜地回去了。崔老道同样一头雾水,不知这二位军爷什么来头。
第四章 斗法定乾坤(上)
1
上文说到天津卫的混混儿烙铁头,找上门敲崔老道的竹杠,也就是瞪眼讹钱,这么说混混儿连出家的道人也讹?您别不信,干他们这一行的讲究混一时是一时,自称“耍人儿的”,又叫“杂巴地”,专门多吃多占、讲打讲闹,管你什么出家的、在家的,一律照讹不误。何况崔老道还不是出家人,就是个走江湖的火居道,在南门口摆摊儿算卦养家糊口,遇上当差管事的、地痞光棍儿耍胳膊根儿的,谁不耐烦都敢踢他两脚,一没能耐二没势力,不讹他讹谁?两个人在院子里正闹得收不了场,突然胡同里一阵马蹄声响,打从院门外闯进来两个军官,劈头盖脸几个耳光,赶走了混混儿烙铁头,将崔老道架到屋内。崔老道一头雾水,仔细端详这二位,身高相貌差不多,细腰窄背,长胳膊长腿,穿着打扮一模一样,青布军装,头顶大壳帽,脚蹬铁头马靴,腰扎牛皮武装带,斜挎盒子炮,手拎马鞭子,实不知是什么来路。他赶忙直起腰杆儿,作揖说道:“贫道无德,不敢劳动二位军爷!”怎么呢?身份地位相差太大,人家挎枪穿军装的是“总爷”,他崔老道连个“兔爷”都比不了。
两个军官并排站定,脚后跟使劲儿往起一并,“哐”的一声,齐刷刷打了个立正,抬手就给崔老道敬礼。崔老道猜不透这是什么路数,更不知是吉是凶,一时不敢接茬儿。其中一人操着山东口音:“崔道爷不必过谦,俗话说‘无事不登三宝殿’,我们哥儿俩奉我家督军之命,打山东济南府来到天津卫,请您过去走一趟,有要事相商。”
崔老道一脸茫然,脑子里车轱辘一般转开圈了。民国时期,各路军阀混战,手底下有一两万兵马就能雄踞一方,城头一天一换旗,却不知山东济南府统兵的是哪位督军?为何会派人来天津城请他一个卖卦的穷老道?莫不是自己得罪了什么人,犯了什么事?想到此处,他赔笑问道:“二位总爷,未请教你们这位督军大人尊姓大名,仙乡何处,如何称呼?”
话不说不明,木不钻不透,砂锅不打一辈子不漏。这一问才知道,命人来请崔老道的督军姓纪,有个外号叫纪大肚子,乃崔老道的一位故交。想当初崔老道和群贼探宝,分了贼赃各奔东西。后来案子发了,崔老道胆小怕事,跑到关外躲避风头,巧遇在玉皇庙添香续油、打扫庙堂的纪大肚子,引出“玉皇庙火炼人皮纸”一段热闹回目。临别之际,纪大肚子求崔老道指点前程。崔老道信口胡说:“你纪大肚子是八月初八的生辰,赶上八字有马骑,是拜上将军的命。”纪大肚子信以为真,带着从玉皇庙后殿挖出来的金银财宝,一路回到山东老家招兵买马、聚草屯粮,凭着骁勇善战、福大命大造化大,没用两三年就当上了督军。也是时势造英雄,合该他有这步官运,离着人王帝主还差得远,却也成了一方诸侯。
崔老道听罢缘由,心下一阵窃喜,还当是谁呢,合着是在关外玉皇庙中画门摸宝的纪大肚子,这真叫“时来了运转,否极了泰来”,正愁怎么躲过眼前这一劫,敢情靠山长了腿儿,自己找上门来了!又问两位军官,纪大肚子找他去商议何事。两个军官一齐摇头,他俩是上差下派奉命而来,只管把崔道爷请去,别的一概不知,马车已然备在门外,事不宜迟,请崔道爷速速动身。崔老道在江湖上号称未卜先知,不好意思再多问了,心想是福不是祸,是祸躲不过,人挪活树挪死,眼瞅着在天津城南门口这一亩三分地不好混了,不如换个地方,这对走江湖的来说也是家常便饭。想到此处,他心中豁然开阔,如同喝了琼浆玉露一般通畅,匆匆收拾停当,也没有什么可带的东西,只吩咐身边的小徒弟给家里人捎个话,便随二人来到门口,一瘸一拐上了备好的马车。车把式嘴里高喝一声,手里鞭子抡开了,催马前行,绝尘而去,离开天津城一路往南,直奔济南府。
老话讲“府见府,二百五”,天津到济南,中间可还隔着沧州府、德州府,那又多出几百里地。一日三,三日九,路上无书,不必细表。就说这一天,晴空万里,浮云白日,崔老道撩开青布车帘往外观瞧,一行人已然来至济南城外。远远望见城墙足有三四丈高,大块的青砖垒成,城墙之上密排垛口,枪炮林立,下面有护城河碧波荡漾。城楼顶上是一座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,门洞子底下两扇厚重的城门四敞大开,推车的挑担的、骑驴的赶大车的,各色人等往来穿梭,一派繁华好不热闹。崔老道正待吩咐车老板赶车进城,忽见前方尘土大起,阵阵銮铃之声由远及近,一队人马飞驰而来,前后两排马队,簇拥着当中一匹鞍韂鲜明的高头骏马。先不提马上边坐的这位,单说这匹马就了不得,太有样儿了,从头至尾够丈二,从蹄至背高八尺,细蹄座儿、大蹄碗儿、竹签儿耳朵、刀螂脖儿,全身上下黑缎子相仿,半根杂毛都没有,正经的乌骓宝马,估摸当年楚霸王的坐骑也不过如此。再配上玉镫金鞍,真可谓人长志气马借威,走起路来项上的鬃毛左右飘摆,威风凛凛,不可一世。再看马上坐定一人,膀阔三停、腰大十围,头顶叠羽冠,上挑白鹭鸶簪缨,身着深绿色礼服呢军装,外披大氅,足蹬高筒马靴,腰挎指挥刀。生得天庭高耸、地角方圆、鼻直口阔、大耳有轮,两侧眉毛斜插入鬓,一双三角眼杀气十足,坐在马上挺胸叠肚、撇舌咧嘴、不怒自威,可就是肚子太大了,打远处看整个人跟个枣核似的。
崔老道一眼认出来者正是纪大肚子,虽然好几年没见面,穿着打扮、脸上的神色气度都不一样了,可就凭这个大肚子也错不了。他急忙打车上下来,双脚站定,将手中拂尘一摆,掸了掸道袍上的褶皱,口诵一声道号,又从肚子中转出几句词来:“玉皇庙内画妖门,火炼人皮定惊魂;仙家不度无缘辈,武曲星君下凡尘!”
他是久走江湖的老油条,这番话一出口,不但重提了旧事,暗示自己曾有恩于纪大肚子,还把高帽子给纪大肚子扣上了。因为今时不同往日,人家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首领,手握生杀大权的土皇上,自己不过一介平民百姓、丹徒布衣,即便过去有交情,可是人心隔肚皮,此时身份地位悬殊,不给捧美了准没好果子吃。这才说纪大肚子是“武曲星君”,顺带说自己是“神仙”,一举两得、一石二鸟,高了你也没矮了我。有道是人生何处不相逢,一对故友又续上了前缘。
纪大肚子给足了崔老道面子,勒住丝缰,甩镫离鞍下得马来,搁在以往可没有这个章程,督军大人见了平头百姓怎么能下马呢?能抬抬眼皮已是天大的面子。但见他腆着大肚子往前紧走几步,一把攥住崔老道的手,瓮声瓮气地说道:“崔道爷,别来无恙!”
崔老道拔根眼睫毛儿都是空的,那得有多机灵,心知此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,万万不可装大个儿的,作势倒身下拜:“大帅在上,受贫道一拜。”
纪大肚子忙伸双手拦住,故意提高嗓门儿:“不敢不敢,崔道爷与我有救命之恩,恩同再造,要拜也该我拜道爷才对!这里不是说话之处,且随我到府中,摆上酒宴叙谈。”这也是让周围的人听听,显得他纪大肚子不忘旧恩,传出去就是一段佳话。今天摆下这么大的阵仗,也是贾宝玉看《西厢记》——戏中有戏。说完命手下牵过一匹马来,他是行伍出身,今日给故人接风洗尘,有心让崔老道跟自己一样,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招摇过市,好好威风威风。不承想崔老道一摆手,声称从不骑马,让人找一头毛驴子当坐骑。纪大肚子暗自赞叹,对崔老道越发钦佩:“过赵州桥的仙翁张果老不就骑驴吗?可见仙家一贯如此,倒是纪某人俗了!”其实满不是这么回事儿,崔老道腿脚不好,马太高了上不去,也不会骑马,万一当着济南府全城百姓摔个嘴啃泥,还有脸进督军府吗?
纪大肚子身为督军,找头毛驴何难之有?难的是立时就要,一双眼四下观瞧,恰见路上来了一个中年汉子,牵着头黑驴,驴上坐着一个妇人,正往城里走。书要简言,不表纪大肚子如何吩咐副官过去交涉,只说片刻,副官已然牵来了黑驴。崔老道一看,这头驴真不赖,灰鼻子白肚皮,一身黑毛洗刷得干干净净,黑眼珠忽闪忽闪的,后屁股上铺着一块棉布坐垫。副官扶崔道爷跨上驴背坐稳,纪大肚子一声令下,“咣、咣、咣”响了三声礼炮,冷不防吓得崔老道打了个激灵,险些从驴背上掉下来。一队军乐队奏乐开道,在大队人马的前呼后拥之下,如同请神接仙一般,将崔老道请进了济南城。
济南府本为黄河、小清河码头,自古即繁华所在。前清光绪年间,胶济铁路全线通车,济南府成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,各国的洋行、各地的商铺纷纷落户于此。到民国初年,济南府同北京城、天津卫、上海滩一样,皆为一等一的繁华所在。南有大观园,北有火车站,东有新市场,西有万紫巷,电影院、戏院、茶楼、饭庄、商铺鳞次栉比,四衢八街,车如流水,马似走龙。
崔老道进得城门,坐在驴上左顾右盼,看哪儿哪儿热闹,一双眼不够他忙活的,尤其是那些大饭庄子、小饭馆子,一家挨着一家,数都数不过来。正赶上饭点儿,伙计肩膀上搭着白手巾,站在门口招揽生意,里边人声鼎沸,座无虚席,大锅小屉一阵阵地往外冒热气。崔老道看得直流哈喇子,眼睛都忘了眨。他看着济南城的大街小巷热闹非凡,城里的老百姓看他也出奇,纷纷站在路边交头接耳,不知督军大人从哪儿请来的道长,端坐在毛驴之上,从容淡定,稳如泰山,只是这一双眼珠子滴溜溜乱转,四下里到处踅摸。再瞅前面有军乐队开道,后面的马队整齐划一,纪大肚子在旁边一脸的毕恭毕敬,凭这远接高迎的阵势,骑在驴上的道爷得是什么来头?说不定是哪位法力无边的真人、超凡脱俗的大仙!有那心愿未了的,苦求不得志的,求富贵、求前程、求姻缘的,求去病消灾、一口温饱饭的,这就纷纷在路旁焚香膜拜,真把他当了活神仙。崔老道心中得意至极,脸上还不能带出来,端坐于驴背之上装模作样,一脸的道貌岸然。纪大肚子也挺高兴,觉得脸上有光。
众人一路来到纪大肚子的督军府大门前。崔老道抬眼观瞧,这座府邸太气派了,单是一座广亮大门就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宽,门楼子斜山转角、红漆抱柱,顶端清水脊,两边支起来蝎子尾、朝天笏。大门上方四个门簪雕刻吉祥图样,门楼子底下是青石台阶、瑞兽迎门,抱鼓石门墩磨得光光溜溜,苍蝇站上去打滑,蚊子飞上去劈叉,任谁都待不住。院墙足有一丈多高,外边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;军卒持枪带刀,戒备森严。大队人马来至近前,下马的下马,下驴的下驴。进大门正对面是一字影壁,叠砌考究、磨砖对缝,底下蹲着须弥座,正中间刻有“威武”两个石雕大字,笔势雄奇,杀气纵横。大户人家影壁墙上的字,通常以“招财进宝”“四季平安”为多,都是吉祥话,也有的只雕刻花纹图案,可没有敢用这两个字的。
纪大肚子拉着崔老道的手,围着督军府里里外外转了一圈。崔老道在天津卫没少进大宅门儿,不过这座督军府的规模、格局并不多见。进了大门右手边设有门房,左手边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场院,豁豁亮亮,两旁立着枪靶、箭靶、兵器架子,上插长枪、朴刀,刀刃、枪尖磨得寒光闪闪、耀人眼目。倒座儿五间大屋,皆是宽敞明亮。进得屋内,一溜儿大通铺,床上被褥整齐划一,叠得跟豆腐块一样八面见线,这是贴身卫队的住处。场院的南墙正中又是一座门楼,这座门叫垂花门,直通内宅。过去说大户人家的闺女“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”,意思就是不能迈出垂花门。内宅当中方砖墁地,既无阶柳,也无庭花,干净齐整,透出一股子威严,配得上行伍之人的彪悍。迎面正房五间,东西两侧的厢房、配房、耳房一应俱全。纪大肚子娶了好几房姨太太,他也不避讳,全叫出来拜见崔道爷。再往后边走是花园、马舍。花园里种着枣树、石榴,寓意早生贵子,多子多福。马舍里养着十来匹高头大马,黄骠、乌骓、赤兔、白龙,个个膘肥体壮。崔老道边看边捧,见什么夸什么,嘴里不闲着,说得纪大肚子心花怒放,连连大笑。
转罢了宅院,纪大肚子带崔老道进了正厅。但见堂宇宏美、布置庄严,当中摆设一把虎头太师椅,椅子前方一张紫檀桌案之上,宝剑压书,桌子上摆着一盏西洋造型的台灯,黄铜灯柱,玻璃灯罩,洋气十足,什么叫湖笔、端砚,哪个叫宣纸、徽墨,一样也不少。可全是新的没动过,因为纪大肚子目不识丁,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,批复公文时连名字也写不顺溜,画个圈儿就等于看过了,摆齐文房四宝只为充个样子。
崔老道又抬头往墙上看,东边挂着《锦绣山河图》,西边挂着《松鹤延年图》,不说是传世珍品,也均为名家手笔,上面盖着各种藏家的印章。迎面正中间挂着一个大镜框子,足有二尺宽、三尺高,里面镶着一张大幅照片。照片中的人身上军服笔挺,肩膀从左到右披着一巴掌宽的绶带,两边肩章双缀灯笼穗,胸前挂着五六枚大号的勋章,腰间扎银扣皮带,腆着个大肚子,一只手按着指挥刀的刀柄。往脸上看,天庭饱满,地阁方圆,鼻直口阔,大耳朝怀,眉宇之间带有一股杀气,光头没戴帽子,此人不是纪大肚子还能是谁?照相术自清末从西洋传到中国,连慈禧太后老佛爷也迷上了拍照,请来好几位外国摄影师,轮番进宫给她照相,各大商埠陆续开了照相馆,但平头百姓可照不起。民国初年,拍一张大幅照片至少两块银元,但凡军阀政客,这个督军、那个总长,都要找最好的照相馆给自己拍照片,冲洗出来,大幅的挂在家里厅堂卧室。另有卡片大小的,签上名落上款,送给亲朋好友收藏。对平民百姓来说,手里有几张这种大人物的签名照,那可比护身符还好使。纪大肚子当然也不能免俗。崔老道瞅一眼墙上的大照片,说声“呜呼呀”,再瞧一眼纪大肚子,道声“哎哟喂”,紧接着唾沫横飞、摇头晃脑,惊叹纪大帅面相比之前更为通透,将来定然是富贵荣显、百事亨通、财禧并进、家道兴隆……这一通猛拍狂赞,听到最后连纪大肚子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