姨娘是个小画手_分卷阅读_115(3 / 4)
她现在对于假哭已经非常有经验了,哭了一会儿,掩着脸,问道:“法师,若是这次度化不成,我得再等多久呢?”
慧静道:“怕是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了。”
明年春暖花开时?我去,你这佛光,还会冬眠不成?瑶光暗暗疑惑,但也不再追问。
这天晚上,晚饭之后,瑶光回自己的房间休息。不多时,一个做粗活的老尼姑拿了一个托盘来,盘中放着一只盖碗,里面是一碗红糖姜汤,说是天气太冷,慈山命人做给她取暖的。
这几天瑶光三餐全是和水仙庵一众人在庵堂吃的,所以也不担心她们会在饭食中放什么药物,不过,这碗姜汤可是单独一份。红糖姜汤嘛,大家都喝过,闻起来有浓郁的姜味,加了红糖后呈棕红色,若是里面加了什么好料,看不出也闻不出。
瑶光给老尼姑打了赏,说自己马上就喝,先要写一封书信给自己的去了泉州的好姐妹,若是明天能见到佛光,登仙度化,就烦劳她们将信送去。
老尼姑前脚一走,瑶光立即把姜汤倒进了一个牛皮水囊中。这样的牛皮水囊她来落霞山前备了好几个,跟现代的热水袋差不多样子,巴掌大小,不用的时候可以放气压平甚至摺叠,用的时候先吹起来就可以了,非常方便。到水仙庵的第一天晚上,瑶光半夜摸黑到厨房灌了两皮袋水藏在房梁上,防着这些尼姑们在饮水中做手脚。此后她每天都是如此操作,从不吃喝单独给她准备的食物或水。
瑶光煞有介事地写了封信,封好,再将空碗和托盘放在房门外,吹熄了蜡烛,躺在床上装睡。
她等了没多久,老尼姑就又来了,收了托盘,又轻轻在门外唤了几声,没得应声,这才走了。
又过了一会儿,慧静和慈山也来了,两人也是站在门外轻轻叫了几声。
瑶光在黑暗中等待着,猜测她们会不会进来,但最终慧静和慈山没进来,两人站在门口低声说了几句话便走了,因为两人边走边说,只听到慧静似乎对慈山有些不满,埋怨道,“这般美貌的小娘子,卖给谁不得至少一千两银子,现为了三百两就叫她跳板子,实在是杀鸡取卵!”慈山倒是很坚定,“便真卖了一千两银子,若叫她嚷嚷出来,你我可还有命享用?”
慧静还不死心,“早知道,真应该买下那‘哑巴’药!将她毒哑了,还不是得凭咱们摆布?”
慈山骂道:“你个蠢猪!慧和刚说了她要留书送信,她会写字!你能毒哑了她,难道还要砍断她手筋?弄残废了,那谁来花一千两银子买她?咱们还得担这么大风险?蠢货蠢货,这舒舒服服得三百两你还不够呀?”
慧静又回了几句嘴,慈山骂得更加难听了,两人出了院子,瑶光渐渐听不很清楚了,但听见她们又和送汤来的老尼姑又说了几句话。这些人似乎对汤里的药物十分自信,觉着她这会儿肯定人事不知了,毫无顾忌。
瑶光又觉得奇怪,她们这药物一定不仅仅是安神镇静的,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功效,不然的话,现在就让她喝了,一觉睡到天亮,再来一剂?这不浪费吗?
她以为慈山等人还会有什么动作,不料,又等了会儿,水仙庵众人很快也都各自熄灯就寝了。
第二日早上,老尼姑慧和大约六点时来敲门,“娘子,好起来啦!还有法事要做呢!”
瑶光梳洗打扮完毕,被慧和引到庵中的佛堂,佛堂内香烟缭绕,慈山穿着青灰色法衣,半阖着眼睛敲木鱼,慧静和另一个尼姑也一起念着经。慧和叫瑶光坐在慈山面前的蒲团上,瑶光处处留心,暗暗提防她们用什么古怪手段,但电视剧里那种迷烟之类的东西完全没出现,尼姑们只是念了半天的经。
念完了,慈山起身,举手在瑶光头顶虚点三下,“施主,我再问你一次,你可是心意已决?”
瑶光合掌道:“求法师慈悲,救我脱离尘世苦海。”
慈山叹道:“既如此,我们走吧。”说着拿起念珠,迈步出了佛堂,慧和将瑶光扶起来,跟在慈山身后,慧静和另一个尼姑一人拿着木鱼,一人提着香炉,在后面继续敲打念经,另有一个尼姑背着一只木箱子,也不知装了什么,跟在最后。
一行人出了水仙庵,向着后山走去。
走了大约一刻钟,山路渐渐越来越窄,又走了一会儿,像是没了去路,慈山停步在一面石壁之前。慧和走过去,将石壁前一人多高的草丛和从山崖上垂下的藤条枝叶拨开,山壁上便现出一道口子,原来在山腹之间天然留有一条夹道,勉强容得两人并行。藤条荒草将夹道口遮住,不熟悉地形的人难以发现。
夹道中阴暗潮湿,但有一线光明直通前方。
众人在夹道中走了又有约莫一刻钟,走出山腹,豁然开朗,瑶光眼前一亮,面前竟是一个平坦的石台,若非此刻紧张中又有些恐惧,一定会生出别有洞天之感,大自然竟如此神奇,谁能想到这里竟然是个山谷,周围耸立着十数座石笋般的细长耸立,如同一位仙人用参差不齐的山峰箍了一个木桶,石台之外云雾升腾缭绕,浓得像是谁将一碗牛奶倒入一锅清水中慢慢搅开了,只看得山石树木清隐隐的颜色和轮廓,竟瞧不见这山谷究竟有多深。
慈山道:“这里便是舍身台了。”她携着瑶光的手往前走了几步,感到这女郎紧紧抓住她的手腕,安抚她道,“你这会儿害怕也是人之常情,待佛光出现,你是想留在尘世,还是乘佛光登仙而去,都随你所愿。”
瑶光点点头,行吧,我倒要看看你们要如何做法。
慈山对提木箱的那个尼姑点点头,尼姑打开箱子,捧出香烛等物,一一放在木台之上,慈山等人再次敲起木鱼念起经。
瑶光明知她们在故弄玄虚,可依旧看不出到底“施法”的关窍在何处,只能暗中凝神戒备。
在一片诵经声中,天光渐渐明亮起来,随着日光越来越盛,山谷中的云雾也快速散去。一盏茶时间,原来如白汤的云雾就散得如一层轻纱,嶙峋山石之间的树木藤萝也露出形状颜色,正对木台的石壁竟然异常光滑,上面寸草不生,由下而上笔直耸立,仿佛一面磨得极平整的铜镜。 ↑返回顶部↑
慧静道:“怕是要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了。”
明年春暖花开时?我去,你这佛光,还会冬眠不成?瑶光暗暗疑惑,但也不再追问。
这天晚上,晚饭之后,瑶光回自己的房间休息。不多时,一个做粗活的老尼姑拿了一个托盘来,盘中放着一只盖碗,里面是一碗红糖姜汤,说是天气太冷,慈山命人做给她取暖的。
这几天瑶光三餐全是和水仙庵一众人在庵堂吃的,所以也不担心她们会在饭食中放什么药物,不过,这碗姜汤可是单独一份。红糖姜汤嘛,大家都喝过,闻起来有浓郁的姜味,加了红糖后呈棕红色,若是里面加了什么好料,看不出也闻不出。
瑶光给老尼姑打了赏,说自己马上就喝,先要写一封书信给自己的去了泉州的好姐妹,若是明天能见到佛光,登仙度化,就烦劳她们将信送去。
老尼姑前脚一走,瑶光立即把姜汤倒进了一个牛皮水囊中。这样的牛皮水囊她来落霞山前备了好几个,跟现代的热水袋差不多样子,巴掌大小,不用的时候可以放气压平甚至摺叠,用的时候先吹起来就可以了,非常方便。到水仙庵的第一天晚上,瑶光半夜摸黑到厨房灌了两皮袋水藏在房梁上,防着这些尼姑们在饮水中做手脚。此后她每天都是如此操作,从不吃喝单独给她准备的食物或水。
瑶光煞有介事地写了封信,封好,再将空碗和托盘放在房门外,吹熄了蜡烛,躺在床上装睡。
她等了没多久,老尼姑就又来了,收了托盘,又轻轻在门外唤了几声,没得应声,这才走了。
又过了一会儿,慧静和慈山也来了,两人也是站在门外轻轻叫了几声。
瑶光在黑暗中等待着,猜测她们会不会进来,但最终慧静和慈山没进来,两人站在门口低声说了几句话便走了,因为两人边走边说,只听到慧静似乎对慈山有些不满,埋怨道,“这般美貌的小娘子,卖给谁不得至少一千两银子,现为了三百两就叫她跳板子,实在是杀鸡取卵!”慈山倒是很坚定,“便真卖了一千两银子,若叫她嚷嚷出来,你我可还有命享用?”
慧静还不死心,“早知道,真应该买下那‘哑巴’药!将她毒哑了,还不是得凭咱们摆布?”
慈山骂道:“你个蠢猪!慧和刚说了她要留书送信,她会写字!你能毒哑了她,难道还要砍断她手筋?弄残废了,那谁来花一千两银子买她?咱们还得担这么大风险?蠢货蠢货,这舒舒服服得三百两你还不够呀?”
慧静又回了几句嘴,慈山骂得更加难听了,两人出了院子,瑶光渐渐听不很清楚了,但听见她们又和送汤来的老尼姑又说了几句话。这些人似乎对汤里的药物十分自信,觉着她这会儿肯定人事不知了,毫无顾忌。
瑶光又觉得奇怪,她们这药物一定不仅仅是安神镇静的,肯定还有别的什么功效,不然的话,现在就让她喝了,一觉睡到天亮,再来一剂?这不浪费吗?
她以为慈山等人还会有什么动作,不料,又等了会儿,水仙庵众人很快也都各自熄灯就寝了。
第二日早上,老尼姑慧和大约六点时来敲门,“娘子,好起来啦!还有法事要做呢!”
瑶光梳洗打扮完毕,被慧和引到庵中的佛堂,佛堂内香烟缭绕,慈山穿着青灰色法衣,半阖着眼睛敲木鱼,慧静和另一个尼姑也一起念着经。慧和叫瑶光坐在慈山面前的蒲团上,瑶光处处留心,暗暗提防她们用什么古怪手段,但电视剧里那种迷烟之类的东西完全没出现,尼姑们只是念了半天的经。
念完了,慈山起身,举手在瑶光头顶虚点三下,“施主,我再问你一次,你可是心意已决?”
瑶光合掌道:“求法师慈悲,救我脱离尘世苦海。”
慈山叹道:“既如此,我们走吧。”说着拿起念珠,迈步出了佛堂,慧和将瑶光扶起来,跟在慈山身后,慧静和另一个尼姑一人拿着木鱼,一人提着香炉,在后面继续敲打念经,另有一个尼姑背着一只木箱子,也不知装了什么,跟在最后。
一行人出了水仙庵,向着后山走去。
走了大约一刻钟,山路渐渐越来越窄,又走了一会儿,像是没了去路,慈山停步在一面石壁之前。慧和走过去,将石壁前一人多高的草丛和从山崖上垂下的藤条枝叶拨开,山壁上便现出一道口子,原来在山腹之间天然留有一条夹道,勉强容得两人并行。藤条荒草将夹道口遮住,不熟悉地形的人难以发现。
夹道中阴暗潮湿,但有一线光明直通前方。
众人在夹道中走了又有约莫一刻钟,走出山腹,豁然开朗,瑶光眼前一亮,面前竟是一个平坦的石台,若非此刻紧张中又有些恐惧,一定会生出别有洞天之感,大自然竟如此神奇,谁能想到这里竟然是个山谷,周围耸立着十数座石笋般的细长耸立,如同一位仙人用参差不齐的山峰箍了一个木桶,石台之外云雾升腾缭绕,浓得像是谁将一碗牛奶倒入一锅清水中慢慢搅开了,只看得山石树木清隐隐的颜色和轮廓,竟瞧不见这山谷究竟有多深。
慈山道:“这里便是舍身台了。”她携着瑶光的手往前走了几步,感到这女郎紧紧抓住她的手腕,安抚她道,“你这会儿害怕也是人之常情,待佛光出现,你是想留在尘世,还是乘佛光登仙而去,都随你所愿。”
瑶光点点头,行吧,我倒要看看你们要如何做法。
慈山对提木箱的那个尼姑点点头,尼姑打开箱子,捧出香烛等物,一一放在木台之上,慈山等人再次敲起木鱼念起经。
瑶光明知她们在故弄玄虚,可依旧看不出到底“施法”的关窍在何处,只能暗中凝神戒备。
在一片诵经声中,天光渐渐明亮起来,随着日光越来越盛,山谷中的云雾也快速散去。一盏茶时间,原来如白汤的云雾就散得如一层轻纱,嶙峋山石之间的树木藤萝也露出形状颜色,正对木台的石壁竟然异常光滑,上面寸草不生,由下而上笔直耸立,仿佛一面磨得极平整的铜镜。 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