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为聘:顾兄英年莫早逝_分卷阅读_354(3 / 4)
他虽然是太子,但手上没什么实权,甚至处处受限,就算推算出可能发生的事,也不能扭转局势。
该死!
赵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白日照常去慈安宫给太后请安。
马上要过年了,恒德帝有心锻炼他,每日都要询问他的课业,留他在御书房讨论国事,赵彻提过一次卫家的事,都被恒德帝含含糊糊搪塞过去,赵彻便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,不过他什么都不能做。
又过了两日,恒德帝派去云山寺的人空手而归,卫如昭拒绝回京,已经铁了心要与世隔绝,再不问俗尘。
那人带回了卫如昭的随身玉坠和一缕墨发。
玉坠是皇后为他选的,当初他离京,只带走了这一样东西,如今送回,可见是真的是凡尘俗世断了念想。
恒德帝看见那玉坠也被勾起旧事,伤感了一会儿,让人退下,由着卫如昭去了。
卫如昭舍下玉佩,是与凡尘告别,也是不想再见赵彻这个侄子了。
赵彻心里的难过更甚,他暗中派人去了趟卫家,果然得知卫黎病重的消息。
太医院调了三个太医守在卫家,讽刺的是,这三人是德妃派过去的,他们也许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害卫黎,但赵彻知道,他们也不会盼着卫黎好,只怕等卫黎咽了气,他们立刻就会大肆宣扬德妃与皇后多么姐妹情深,对卫家多么仁至义尽,营造民意让恒德帝立德妃为后。
百官不能让恒德帝妥协,那民意呢?就算赵彻是太子,恐怕也不能抵抗吧。
赵彻知道这些人的用意有多险恶,但他这个时候不能出宫去卫家守在外公病榻前。
既然出不去,赵彻只能反其道而行。
淑妃生辰那日,赵彻特意备了厚礼给淑妃贺寿,淑妃这些年在宫中一直不温不火,寡淡娴静,赵彻与她接触不多,却也记得皇后生前说过,淑妃是可信之人。
赵贤、赵礼、赵稠都是要来给淑妃贺寿的,赵彻在席间随口说了几样做法别致的民间小食,淑妃很是欢喜,让人记下菜名。
当天夜里,这几样菜便出现在了太后的饭桌上。
菜是赵稠让御膳房烧给太后的,德妃想做皇后,赵稠也想做太子,母子俩自然要齐心协力讨好太后,正好太后这两日胃口不太好,赵稠就想献宝让太后尝尝。
吃惯了珍馐美食,太后果然觉得新鲜,很喜欢这几道菜,赵稠也觉得美滋滋,回去还跟德妃炫耀了一番,谁知过了两日,太后便开始身体不适。
太医院的太医都看过了,却诊断不出什么毛病。
德妃日日都去给太后请安问好,太后身子不适,自然不会给德妃什么好脸色看。
有了上次的经验,赵稠直觉其中有问题,直接把锅推到赵彻头上,说是赵彻故意陷害他。
但没凭没据,谁敢定罪?
事情僵着,赵彻倒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,每日不是在御书房议事,就是在慈安宫陪太后。
这个陪不是简单说几句话的陪,而是事事亲力亲为,不假手他人。
太后活了大半辈子,便是恒德帝也没有对她这么细心周到的时候,她自然不可避免的对赵彻生出好感,动容起来。
不只是太后,慈安宫的宫人也都被太子殿下的孝心惊呆了。
不出几日,整个皇宫和瀚京都知道,太后生病,太子殿下衣不解带的在病榻前伺候,一点太子的架子都没有,委实是让人感动。
这个消息才放出去没两天,紧接着有风声传出,国丈卫黎病危,太子殿下只顾守着太后,却不管自己的亲外公,根本是两面三刀,虚伪做作。
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两个消息一放出来,立刻在城中引起激烈的讨论,更多消息不胫而走。 ↑返回顶部↑
该死!
赵彻装作什么都不知道,白日照常去慈安宫给太后请安。
马上要过年了,恒德帝有心锻炼他,每日都要询问他的课业,留他在御书房讨论国事,赵彻提过一次卫家的事,都被恒德帝含含糊糊搪塞过去,赵彻便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,不过他什么都不能做。
又过了两日,恒德帝派去云山寺的人空手而归,卫如昭拒绝回京,已经铁了心要与世隔绝,再不问俗尘。
那人带回了卫如昭的随身玉坠和一缕墨发。
玉坠是皇后为他选的,当初他离京,只带走了这一样东西,如今送回,可见是真的是凡尘俗世断了念想。
恒德帝看见那玉坠也被勾起旧事,伤感了一会儿,让人退下,由着卫如昭去了。
卫如昭舍下玉佩,是与凡尘告别,也是不想再见赵彻这个侄子了。
赵彻心里的难过更甚,他暗中派人去了趟卫家,果然得知卫黎病重的消息。
太医院调了三个太医守在卫家,讽刺的是,这三人是德妃派过去的,他们也许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害卫黎,但赵彻知道,他们也不会盼着卫黎好,只怕等卫黎咽了气,他们立刻就会大肆宣扬德妃与皇后多么姐妹情深,对卫家多么仁至义尽,营造民意让恒德帝立德妃为后。
百官不能让恒德帝妥协,那民意呢?就算赵彻是太子,恐怕也不能抵抗吧。
赵彻知道这些人的用意有多险恶,但他这个时候不能出宫去卫家守在外公病榻前。
既然出不去,赵彻只能反其道而行。
淑妃生辰那日,赵彻特意备了厚礼给淑妃贺寿,淑妃这些年在宫中一直不温不火,寡淡娴静,赵彻与她接触不多,却也记得皇后生前说过,淑妃是可信之人。
赵贤、赵礼、赵稠都是要来给淑妃贺寿的,赵彻在席间随口说了几样做法别致的民间小食,淑妃很是欢喜,让人记下菜名。
当天夜里,这几样菜便出现在了太后的饭桌上。
菜是赵稠让御膳房烧给太后的,德妃想做皇后,赵稠也想做太子,母子俩自然要齐心协力讨好太后,正好太后这两日胃口不太好,赵稠就想献宝让太后尝尝。
吃惯了珍馐美食,太后果然觉得新鲜,很喜欢这几道菜,赵稠也觉得美滋滋,回去还跟德妃炫耀了一番,谁知过了两日,太后便开始身体不适。
太医院的太医都看过了,却诊断不出什么毛病。
德妃日日都去给太后请安问好,太后身子不适,自然不会给德妃什么好脸色看。
有了上次的经验,赵稠直觉其中有问题,直接把锅推到赵彻头上,说是赵彻故意陷害他。
但没凭没据,谁敢定罪?
事情僵着,赵彻倒也不急着为自己辩解,每日不是在御书房议事,就是在慈安宫陪太后。
这个陪不是简单说几句话的陪,而是事事亲力亲为,不假手他人。
太后活了大半辈子,便是恒德帝也没有对她这么细心周到的时候,她自然不可避免的对赵彻生出好感,动容起来。
不只是太后,慈安宫的宫人也都被太子殿下的孝心惊呆了。
不出几日,整个皇宫和瀚京都知道,太后生病,太子殿下衣不解带的在病榻前伺候,一点太子的架子都没有,委实是让人感动。
这个消息才放出去没两天,紧接着有风声传出,国丈卫黎病危,太子殿下只顾守着太后,却不管自己的亲外公,根本是两面三刀,虚伪做作。
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两个消息一放出来,立刻在城中引起激烈的讨论,更多消息不胫而走。 ↑返回顶部↑